欢迎访问歌谱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谱大全 > 简谱

醉在女儿国简谱

作者:歌谱网 来源:http://www.gepuwang.net/ 时间:2017-03-08
醉在女儿国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达坡阿玻,歌曲名称为醉在女儿国,歌谱类型为简谱。以诗词的手法来表达意念, 一名古代女子被负心郎所遗弃后的情景。月光皎洁却又朦胧,女子心存愁意,更伤知已无迹,只能与清风对饮。借酒消愁,醉意不减谁知忧愁更浓,把酒当歌,往事不堪回首。相爱相缠亦是谎言。如今独自伤感却难无恨。夜空宁静,心乱如麻。曲终弦乱,更荡虚无梦境。犹如飞蛾,破茧那一刻才知爱情的美丽,却是要为了这飘渺的爱情拼了命的往那火里飞。燃尽那一瞬间,最终也看不到有谁为女子落泪。女子洞穿,又有谁愿品尝化成灰的美。罢了,爱和恨如此简单。何不尽赏清风明月,夜空的安静。整篇溶于夜空的安静和清风的萧凉的氛围之中。表现女主人公的那种痛不欲生的意境。明月,清风,孤人,琴声,把酒当歌。忧愁、悲伤、怨恨、幻想、包容……惯于文中,描述女子的心里路程。由对爱情的感知到理知。曲终人散谁无过错,我看破,核心思想----豁达万事万物,谁是谁非,谁又能说清道明,更多的是以豁达的心胸原谅和包容一句话:悲伤、抒情、古风

醉在女儿国简谱

醉在女儿国简谱

起源

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式学堂”,其中的“学堂乐歌”课直接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沿袭了日本使用简谱的做法。在许多中小学里开设唱歌课。当时的唱歌教材,以我国音乐教师填词的日本歌曲居多,其中五线谱,也有简谱。简谱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由日本传入我国的。
1903年,留学于日本东京音乐学校的曾志忞在留日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辑出版的中文杂志《江苏》第六、七期上发表《乐理大意》一文介绍西洋乐理知识,并以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形式刊登了《练兵》、《春游》等六首歌曲,这被是认为是目前所见中国人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也是简谱的最早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中国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从此后简谱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由于它的简明易学和排印方便,在年代兴起的中国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简谱对于歌曲的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简谱本身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要素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就数字简谱来说,点的多少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现为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注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原理表现为声音的时值长短。: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现为振幅的大小。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