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歌谱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乐器资讯 > 古琴 > 名家 > “广陵派”的集大成者刘少椿

“广陵派”的集大成者刘少椿

作者:歌谱网 来源:http://www.gepuwang.net/ 时间:2015-06-12
歌曲名 演唱 作词 作曲 基调
id=544>

  刘少椿(1901年—1971年),原名绍,字少椿,号德一,成年后以字行。广陵琴派的第十代传人,也是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

    刘少椿对广陵琴派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弘扬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广陵琴韵,研究了广陵琴派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同时,他还为广陵琴派培育了一大批后起之秀,使古老的广陵琴学焕发出美好的青春活力。

    刘少椿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的一个盐商家庭。十五岁时随其父至江西南昌做食盐生意,其时经常来往于江西南昌和江苏扬州两地。1915年,刘家定居扬州,开“裕隆泉盐号”谋生。

    1928年,刘少椿拜广陵琴派第九代传人孙绍陶为师学习古琴,开始了他的古琴艺术生涯。其人天资不高,但嗜琴如命,常常废寝忘食,契而不舍,勤能补拙,这种精神使他在琴艺上达到了较高的造诣。广陵琴派的意趣细腻柔和,风格宁静而深沉,潇洒而飘逸,听之使人悠然自得。刘少椿深得广陵琴派的真髓,他将古琴作为修身养性之器,因此注重的是对于道德修养和艺术境界的双重追求,强调的是借操琴所获得的超越现实之上的精神解脱和逍遥境界。

    1936年6月底,刚刚学琴不久的刘少椿赴苏州参加今虞琴社第五次月集,献奏《樵歌》一曲,赢得在场琴界同行的一片赞叹之声,也让当时的著名古琴活动家查阜西先生终身难忘,从此,“刘樵歌”的美誉就响彻了大江南北。1963年,在扬州萃园招待所举行的欢迎诸城派著名琴家徐立荪的琴筝演奏会上,刘少椿登台演奏的还是这首《樵歌》,曲毕,依然是掌声满堂。1986年,由刘少椿演奏的《樵歌》被收入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琴曲集》中。

    其实,在刘少椿的古琴艺术生涯中,不只是一首《樵歌》,还有《流水》之清丽、《良宵引》之流畅、《山居吟》之恬静苍古、《风入松》之潇洒脱尘……,节奏总是那么忽忽慢慢,曲音总是那么幽幽澹澹。在刘少椿的琴曲演奏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的紧密结合,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了秀丽、工致、优美;它确实做到了“状难言之景列欲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从而创造了中国文人音乐在审美情趣上的又一高峰。

    刘少椿操琴心无浊俗,出音清亮圆润。清淡则若烟云出岫,劲疾则若飞瀑流泉,使每曲都竭尽刻画,以期通情达理,自然畅达。由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刘少椿的古琴艺术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古琴演奏连贯流畅、华丽多姿,具有我国南方音乐所特有的抒情和柔美。而在柔美之中,又往往交错着跌宕起伏、清雅流畅的神韵,格调新颖,令人神往。这种演奏风格的形成,既是因为刘少椿有着深厚的江南民间戏剧音乐基础,有广采博纳的魄力,有用于创造的精神,更在于他对广陵琴学传统思想的深刻把握。

    1956年,他应邀去南京为查阜西先生等组织的全国琴人采访录制广陵琴派名曲。后由张正吟先生策划,留在南京,在南京乐社为青少年传授古琴。

    在刘少椿古琴艺术生涯的后半部分,他的精力大多放在了古琴教学上。1958年,经南京艺术学院民乐教授甘涛先生介绍,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时有梅曰强、林友仁、张正吟、邓文权、龚一、李长白、施世珍、王刚强、周静梅和刘少椿最喜爱的小女儿刘薇等人得其传授。

    刘少椿向学生传授古琴,强调对基本功的牢固掌握、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正确理解以及必要的技巧训练。而在此基础上,刘少椿也允许学生在音乐表现上有不同的处理:节拍、节奏也可以有自己安排的地方,甚至于有时旋律也可以有一定的变化。因为刘少椿认为,注重个性、注重性灵、注重琴人的艺术经验,是古琴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少椿不但在古琴教学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广陵琴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很注重对广陵琴派的琴学遗产的研究、整理和运用。由于种种原因,刘少椿所留下的文稿只有《广陵琴学之源流》、《我对古琴的估价》等少数几篇。

    《广陵琴学之源流》是研究广陵琴派历史的重要资料,文章叙述了广陵琴派与明末虞山琴派的渊源关系及广陵琴派的五部代表琴谱的刊刻过程,同时总结了广陵琴学的风格特征。

    广陵派传统琴曲虽然为数众多,但失传、绝响的占了很大比重。为了发展古琴艺术,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刘少椿除积极认真地练琴而外,还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打谱”。五十年代中期,他先后打出了《酒狂》、《广陵散》、《佩兰》、《离骚》、《潇湘水云》、《秋月照茅亭》等十多首琴曲的谱稿,其中《酒狂》等曲已经广为流传,被全国琴界同行们所推崇,成为各种民族音乐会上演奏的保留曲目。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刘少椿所遗留的各种古琴资料已经是寥寥无几了,我国现存的刘少椿演奏的《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龙翔操》、《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墨子悲丝》、《良宵吟》等八首广陵派名曲,原录于1956年,作为一个历史的纪录,这些音响资料较全面地体现了广陵琴派的艺术风格,较准确地反映了刘少椿作为广陵派的嫡系传人对这些琴曲的诠释,也为我国保留了第一部较有价值的广陵琴派的古琴音响资料。

    除认真钻研古琴艺术外,刘少椿还爱好昆曲,其他如书法、绘画、竹雕、武术等等,他无不潜心钻研。拳友刘襄谷,画友吴笠仙、金建吾,曲(昆曲)友潘啸岩、徐仲山、江石溪、吴白匋,琴友张子谦、高治平、史荫美、翟筱坡、胡斗东等都与他交往甚密。

    “琴如人,人如仙”,这就是人们对这位著名琴人的评价。

    1963年,刘少椿返回扬州,同时受聘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71年10月在扬州逝世,享年70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