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歌谱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谱大全 > 胡琴乐谱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胡琴乐谱慢板

作者:歌谱网 来源:http://www.gepuwang.net/ 时间:2016-09-30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胡琴乐谱慢板该歌谱演奏者为,歌曲名称为病中吟,歌谱类型为胡琴乐谱。《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与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同名,遂改为《安适》。《安适》的意思是作者在贫困、失业的逆境中感到走投无路,就是“我讲到何处去”,但是使人误解为“安逸而舒适”,所以最后定名为《病中吟》。《病中吟》并非生病之意,而是作者心中苦闷如病,不知何去何从。《病中吟》与《除夜小唱》、《空山鸟语》于1993年获中华民族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胡琴乐谱慢板

创作背景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二胡独奏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刘天华先生自己曾说过,乐曲表现的既不是“安逸而舒适”,也不是描写“病人的呻吟”,而是疑问“人生何适”之意,是一个人在“茫茫黑夜里”走投无路时所发出的“我将何处去?”的内心呼喊。因此,这个“病”字应该理解为对黑暗社会的一种隐喻。乐曲写出了作者痛苦与忧愁、挣扎与暗恨的心理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及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乐曲赏析

《病中吟》一曲作者通过悲愤激昂的旋律,采用再现的曲式结构,将整首乐曲分成了三个乐段和一个尾声。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歌谱

病中吟(精益制谱版)胡琴乐谱:病中吟(精益制谱版)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刘天华,歌曲名称为病中吟,歌谱类型为。《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与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同名,遂改为《安适》。《安适》的意思是作者在贫困、失业的逆境中感到走投无路,就是“我讲到何处去”,但是使人误解为“安逸而舒适”,所以最后定名为《病中吟》。《病中吟》并非生病之意,而是作者心中苦闷如病,不知何去何从。《病中吟》与《除夜小唱》、《空山鸟语》于1993年获中华民族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胡琴乐谱: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刘天华,歌曲名称为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歌谱类型为。《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与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同名,遂改为《安适》。《安适》的意思是作者在贫困、失业的逆境中感到走投无路,就是“我讲到何处去”,但是使人误解为“安逸而舒适”,所以最后定名为《病中吟》。《病中吟》并非生病之意,而是作者心中苦闷如病,不知何去何从。《病中吟》与《除夜小唱》、《空山鸟语》于1993年获中华民族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标签:

    标签云